弘扬美德 倡导新风
本讲制定人签字: 杨冰 教研组长签字: 董丽娟 授课教师签字:
【目的要求】掌握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熟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成长。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社会公德的概念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教学难点:
(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式、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大。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在日常生活尤其是日常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和法律责任,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案列:
案例1: “中国游客不受欢迎”尴尬了谁?
我们一直把自己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但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走出去旅游的人士,却因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不排队、不良的卫生习惯等三大陋习而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并被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这种情形让我们每一个国人感到震惊,也让我们尴尬万分。
据统计,2004 年全国出境总人数达到 2885 万人次,2006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达到了3452.36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了11.27%。与前几年相比,出境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除了给国人长见识、阔视野、活跃生活、享受生活情趣等带来了机会之外,更大程度上他们也让外国人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从此意义上讲,这些人也是中国人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的代表。因此,中国团队不受欢迎,就不仅仅是游客自身在境外的待遇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国家形象的大问题。
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国人的共同的生活陋习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在去国外,在国内生活中,随地吐痰、高声喧哗、不遵守游戏秩序等不文明行为也是大量存在的。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因为长期的生活习性使然,他们又怎么能一下子重新“做人”呢?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文明问题,什么时候、什么样的人出境旅游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的脸上抹黑。所以,出境游客在国外不受欢迎,更应该引起我们对国人生活习性改善的关注。从此意义上看,每个人都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氛围,塑造良好的社会文明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作者:许朝军)
案例2: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有 2 万多名环卫工人对北京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国庆假期前 3 天,仅天安门地区共清运垃圾 113.8 吨,这一数字是平时的 20 余倍。有关天安门广场垃圾成堆的报道,在以往的黄金周中并不鲜见,比如《天安门广场清理 60 余万口香糖》、《节日游客如织广场垃圾陡增》,等等。在每一次升旗仪式过后,广场上无不留下成堆的垃圾。你对此如何看待?
讨论:我们生活的社会包括公共生活吗?公共生活的范围有多广?公共生活中秩序靠什么来维护?社会公德应包括哪些内容?
一、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活动和生活,它是相对于职业活动和婚姻家庭生活而言,一种特定的生活领域。公共生活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高度的社会化决定了每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群体,每一个人都将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参与公共生活,而不可能完全脱离。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KTV,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2、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3、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丰富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理顺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列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的形成与发展
1、原始社会主要是图腾崇拜、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公共生活空间中必须遵守的生活规则。
2、进入阶级社会后,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有了一定的发展,除已得到社会成员认可的民间风俗、礼仪、宗教规范、戒律等继续发挥作用以外,出现了以成文法的形式发挥作用的法律。
3、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这里的道德规范主要是社会公德。
(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包括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其中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包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其涵义包括两方面:
(1)以规则的形式要求全体公民或国民遵守的行为规范。
(2)为社会生活所必需,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公认的公共生活准则。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讲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民族的整体素质。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案例3:老人28岁教师地铁大战(点击链接视频)
2012年上午8时38分许,广州地铁4号线爆发了一场令人痛心的抢座战。涉事双方分别为一名年约六旬的阿伯和一名20多岁的男青年。扭打中,青年最终不敌,被阿伯咬伤耳朵。据悉,阿伯原是天河区红会的工作人员,现已退休,男青年则是一名中学老师。
若是大家都能讲文明礼貌、与人为善、关心别人胜过自己,也就不会为了座位而争斗了。
2、助人为乐: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正在成长成才的一代有为青年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案例4:雷锋传人郭明义——201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点击链接视频)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本科学历。1977年1月参军,1980年6月在部队入党,并于当年被评为“全师学雷锋标兵”。1982年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道德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鞍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201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首届中华儿女年度人物。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先后任职的7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业绩。1996年开始担任齐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6年来,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他主修的高标准采场公路,为企业降耗增效3000多万元。
不管时代风云怎样变幻,不管价值追求怎样多元,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把扶危济困、播撒爱心当成毕生天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被人民群众亲切的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他先后捐款20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孩子;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第一批加入鞍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行列。无论是身边工友、同事,还是社会上素不相识的群众遇到困难,他都毫不犹豫伸手相帮,有什么送什么。而自己的家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至今还住在鞍山市郊,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水泥地、白灰墙,没有任何装修。最值钱的电视机,还是团市委听说他捐献了3台电视机后,专门送给他的。22岁的女儿至今住在只有4平方米的门厅里。
为了发动更多的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发起成立了下设希望工程爱心联队、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俱乐部、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和慈善义工大队等7个大队的郭明义爱心团队。目前,全国各地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分队、大队、小队已达170余支,6万多人加入其中。累计捐款200多万元,在新疆、重庆援建希望小学各1所,资助困难学生2900多名。无偿献血130多万毫升。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5000多例,其中1人成功完成了捐献。800多人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0年8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对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3、爱护公物: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相反,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全体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案例5:安大新校区投放自助自行车方便学生 首批500辆使用不到两天已坏了不少
2012年9月5日,安徽大学新校区投放使用500辆上海永久牌公用自行车,结果还不到两天,车就坏了不少:不是脚踏板坏了就是车座被人“斩首”,许多自行车车龙头螺丝松动,根本没法骑。还有一些自行车,干脆被锁住了,其他人想骑也骑不了。
讨论: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做何感想?难道我们真的是漠视公共设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吗?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绿色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环境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一代有为青年,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案例6: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点击链接视频)
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事迹: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
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
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
5、遵纪守法: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容易被破坏,这就需要有纪律与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坚守法律底线,筑牢纪律防线,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案例7: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同仁堂历经历300多年不倒的秘密
以“济世养生”为宗旨的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自雍正元年(1721年)起,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近二百年。
老一辈创业者伴君如伴虎,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小心谨慎、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
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这一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有一次当经销商在广告中擅自增加并夸大某种产品的药效时,同仁堂郑重登报予以纠正并向消费者道歉。
同仁堂品牌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享誉海外。目前,同仁堂商标已经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成为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的国际知名企业,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小结: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我们身边的人与事,心存善念,热心公益,回报社会,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社会会更加强大与和谐。
五、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案例8:窃信事件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马蕾蕾(化名),由于窃取本校同学来自国外大学的邀请信(offer),并冒名用E-mail破坏同学的留学申请的行为,在中国科技大学造成恶劣影响,校方出于压力考虑作出了开除其学籍的决定,此后马蕾蕾在公布的“忏悔书”中说,“我在没有考虑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用这种很伤害人的行为做了不该做的事,这种报复的心理真的很可怕,我也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为此感到羞耻。”
对此,人们议论不一,主张严惩的有,主张宽待的也有,可开除学籍已成定局,此次事件打破了中国科大二十多年来的平静局面,也敲了我国少年班教育模式一棍,为此,中科大60余位海外校友联名发表了致校领导的公开信,“期待学校特别是少年班能对培养模式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诚信教育,令行禁止,从制度上杜绝损害学校声望的事件再次发生。”
讨论:我们怎么看待词类事件,从中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少数人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公德。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学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全社会处于较高水平层次。目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以及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为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1、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
2、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如为希望工程捐款、送温暖献爱心、志愿者活动、扶残助残活动等,这些都成为社会公德建设的良好载体,使人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践行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4、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
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三)社会公德建设时不我待,现实社会环境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一,经济状况的改善、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公德的建设创造了基本的社会物质条件
第二,公民的权利意识、独立意识增强是 现时代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第三,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交往范围的扩大丰富了公民之间的道德联系,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
第四,社会法治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公民道德意识的提高
(四)增强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
增强公德意识对于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社会主义道德、良好社会公德的传承和继续,具有重要意义。
(五)培养公德意识的主要途径
1、应加大教育的力度
2、应注重实践的规范
3、应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六、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公德自律:
案例9:“博客第一案”症结何在
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发现自己被指名道姓地在私人博客上辱骂。陈堂发与总部设在杭州的中国博客网联系后,被告知该文章不能删除。近日,陈堂发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成为“中国博客第一案”。时至今日,该案件正处于管辖权异议的上诉过程中。
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做为网络新宠的博客,由于它的传播和接受都是匿名化的和它绝对自由的信息发布形式,它在带来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进步的同时也必定会因为其缺乏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而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传达言论的偏激、将个体虚无扩大化、虚假信息泛滥和危害社会的刺激性信息猖獗等等现象。“中国博客第一案”正是这种不良风气下的产物。最近,比对陈教授“诽谤”还严重的“博客事件”也曾发生数起:2005年3月一些着力于介绍各种自杀方法的“自杀博客”竞相登场;同年12月,传授人们“如何制造原子弹”的博客也出现了。对博客加以引导和规范,成了人们的共识。不单是“博客”,就整个网络社会来说,它现阶段基本上也是失范的。网络中恶意进行破坏活动、侵犯他人隐私、盗窃他人成果、炮制谣言、人身攻击、散布不负责的虚假信息等等诸多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对这些信息乱码的规范,要求一种网络传播伦理的出现。“中国博客第一案”的出现正是这种网络传播伦理的不健全所致。由于网络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连接,因而这种网络传播伦理的建构必须要在现实伦理的基础上扩展其内涵。它必须能把网络与现实这两个根本不同又息息相关的生活空间对接起来,又必须能保障网络博客这种新型技术在拓展人民言论自由度方面的优势。我们应该在此前提下形成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网络社会责任观念,只有软性的伦理才能保证网络博客对现实不产生恶性后果,而只保留其可贵的进步元素,如打破新闻垄断,扩展言论自由等。
“中国博客第一案”的症结所在也是现阶段失范的网络秩序症结所在。结束混乱的网络秩序才能结束“中国博客第N案”的发生,那么社会管理部门和网民们就不应该撇开网络传播伦理的落实。这离不开必要的技术监控、道德规范和一定程度上的法律制约等手段,也离不开各种网络实体的参与。
案例10:当你沉湎于玩网游时,请记住:
在魔兽世界中练到80级所花费的时间,你可以
从广州开车 去北京3次
通读中国四大名著
每天多睡 3小时
跑12趟马拉松
做48顿晚饭
给妈妈写500封信
学会一门外语
完成一门大学课程
小结: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把精力投入到虚拟网络世界以外的地方去,做对己对人更有意义的事,“以向上吧,少年!”来激励我们!因此,我们要郑重地做到:
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寄语: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格言联璧》
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人。
——摘自陈钢《钢琴家的脚》
补充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公德素质测试。
公德素质测试题
在家庭:孝顺父母 关心他人 勤俭节约 热爱劳动
1、你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吗?
A、记得很清楚; B、有时会忘记;C、从来没记住过。
2、在家里,你帮助家长做家务吗?
A、经常做,而且体会到劳动的快乐;B、不做,有人伺候何必让自己受苦;C、家长要求时才做,不大情愿。
3、对于父母的唠叨,你的感受是:
A、全是废话,讨厌之极;B、说那么多干吗,我又不是不懂;C、这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心存感激,认真聆听。
4、面对一块实在吃不了的馒头,你会:
A、放好,或许有别的用处;B、值不了多少钱,扔了不可惜; C、保存起来以后吃,不可浪费粮食。
5、如果看到别人没有关紧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淌着时,你会:
A、平平常常小事,无所谓;B、只是非常生气,但不是自己开的,不去管它;C、马上去把水龙头关掉。
6、如果你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如其他同学,你的感觉是:
A、应该理解父母,但总觉得低人一等; B、怨恨自己的父母无能,看不起他们; C、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自己应该更懂得理解父母,更加孝顺父母,更加勤俭和勤奋。
在社会上:热爱祖国 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7、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你通常的做法是:
A、庄严肃立,行注目礼;B、立正站好,但很不情愿,心里想着别的事;C、该走路还走路,该说笑还说笑。
8、对于赵薇身穿日本军旗服饰事件,你的看法是:
A、她是不懂历史,可以原谅;B、穿什么衣服是个人的自由,不必大惊小怪;C、她的行为伤害了民族感情,应该受到鄙视。
9、你与同学约定一个时间去做某件事情,你会:
A、有其他事去不了,向他(她)解释道歉;B、有时去得晚一些,或者根本不去也无所谓;C、不管什么情况,一定按时赴约。
10、你遇到老师或认识的人,会:
A、别人跟你问好,你才问好;B、主动热情问好;C、装作看不见或绕着走。
11、你的口头语中有脏话吗?
A、从来没有; B、有时有; C、经常有。
12、对于“中国”这两个字,你的理解是:
A、是一个国家,我的出生地,她的贫穷落后使我蒙羞;B、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是我的祖国,她比较贫穷落后;C、是我可爱的祖国,是我慈祥的母亲,不管我到哪里,不管她多么贫穷,她都是我的最爱。
13、下列对道德的理解哪一个更符合你的观点:
A、是现代文明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基础;B、是社会对人的约束,是不得不遵守的公约;
14、你考试做过弊吗?
A、有过偶尔的一次;B、两次或更多;C、从来没有。
15、如果有位朋友请你帮忙打架, 你会:
A、问明情况,看该不该帮忙;B、重朋友义气,欣然应允;C、断然拒绝并说明利害,予以劝阻。
16、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网民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但是虚拟社会不象现实社会一样有监督、有制裁,对此,你的想法是:
A、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做一个文明的网民;B、反正谁也不知道我是谁,搞个恶作剧也无所谓; C、网络正好为我提供了为所欲为的平台。
17、你经常检点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坐、立、行、待人接物等)是否文明、是否符合礼仪要求吗?
A、一般不去注意,比较随意;B、有时不注意; C、是的,非常注意。
在学校: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尊重他人 善于合作
18、一个残疾人在路边请求你的施舍,你通常做法是:
A、尽可能给予同情和帮助;B、绕道走开或视若罔闻;C、给予同情,但不给予帮助。
19、在遇到有人请求你的帮助时,比如推车、抬东西等,你会:
A、毫不犹豫,尽力相助;B、婉言谢绝,不去理会;C、看具体情况而定。
20、在学校倡议为患病同学或失学儿童捐款时,你捐过吗?
A、是的,每一次都捐;B、很少参与或者基本不捐;C、看具体情况捐。
21、你偷看过别人的日记、信件吗?
A、有时觉得好奇,偷看过一点,心里一直过意不去;B、从来没有,那样不道德;C、经常这样做,感觉无所谓。
22、当你遇到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事情时,你会:
A、一个人再难也要独立孤行,求别人太丢面子;B、礼貌地求助别人,真诚地感谢;C、别人愿意帮我,就接受。
23、在一个集体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中,比如体育比赛、科技制作、知识竞赛等,你最关心的是:
A、你个人在这个工作中的地位、成绩、形象等;B、你个人在集体中的贡献大小;C、集体成绩的高低。
24、你经常和同学一起做游戏或者讨论问题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
25、你的学校里,有一位不相识的同学瘸着腿上楼很困难,你看到了会怎样做?
A、让开路,让他先走;B、嘲笑、躲避;C、走上前扶一把。
26、如果你发现一只受伤的小动物,你会:
A、想办法帮它医治;B、不去管它;C、捉弄它玩。
27、你经常喊同学的外号吗?
A、从来不喊;B、有时喊;C、经常喊。
在社区和公共场合:爱护公物 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遵守秩序
28、下面列举的这些行为,你有过吗?在墙上乱写乱划、攀折树枝,践踏草坪、用脚踹门。
A、偶尔有过其中某一项;B、从来没有过其中任何一项;C、有过多次或者多项。
29、你需要吐痰时,通常是:
A、吐在手绢或纸中,扔到垃圾箱; B、找个脏的地方吐; C、随便哪里,张口就吐。
30、你在外面喝饮料或吃东西时,对包装袋、果皮等怎样处理?
A、扔到脏物多的墙角;B、随地一扔,反正有人打扫;C、找个垃圾筒,或者暂时放在塑料袋中。
31、你骑车或走人行道遇到红灯,而两边又没有横行车辆,你会:
A、如果没有警察看到,就闯过去;B、不管怎样,先过去再说。C、停在路口,等绿灯亮时再过;
32、在公共场合与别人交谈时,你通常:
A、轻声言谈,举止稳重;B、如果不至于影响他人,就会大声说笑; C、毫不顾及,放声说笑.
33、对学校制定的纪律、规章制度,你的看法是:
A、很有必要;B、不得不遵守;C、是对个性发展的约束,应该多给一些自由。
34、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抱小孩的乘客上车,你会:
A、回过身去,装做没看见。B、主动让座,搀扶上下车;C、实在没人让座,我才让。
35、如果遇到坐车、买票等需要排队的情况时,你通常是:
A、找个熟人代买或者插到队伍里;B、无论如何也自觉排队等候; C、挤到前面。
36、你骑自行车或步行在马路上时,是不是总能按照规定走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而不是乱穿马路?
A、总是能做到;B、有时不能;C、经常做不到。
在独处时: 胸怀开阔 心理健康 勤奋自立 勇于创新
37、如果你将来从事了一项你不喜欢的职业,你会:
A、应付着干,伺机跳槽;B、既然干了,就要干好;C、消极怠工,破罐破摔。
38、如果你受了批评或者被误解,你会:
A、反省自己,虚心接受批评或心平气和地解释;B、有些激动,但过后会平静下来;C、绝对受不了,要么报复要么沉沦。
39、对于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你有没有勇气去克服?
A、不敢相信自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克服;B、我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上我会垮的;C、相信自己,努力克服。
40、对于自己的事情,比如收拾你的房间、洗衣服等,你能独立去做而不依靠父母吗?
A、当然能;B、有时不能;C、基本不能。
41、 在生活中, 经常会有心烦意乱不顺心的时候, 你一般会怎样处理?
A、无法平静,要么爆发,要么沉沦;B、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平静; C、自我调节心理平衡,尽快恢复平静。
42、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你时,你会:
A、认为他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也行;B、为他祝贺,为自己加油;C、嫉妒、怨恨他,想办法给他捣乱。
归纳: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学生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问题探索与思考:
1、当问及“您对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看法”时,19.1%的青少年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38.5%的人认为“普遍”,只有 17.6%的人认为“很少”。在回答“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时,有 35.9%的人会非常主动地“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选择“站出来制止”的仅 12.1%,而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竟高达 44.3%。在校外被调查的青少年在回答“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时,有 19.9%的选择了“假装没看见。”
(1)你对目前青少年的社会公德状况是否满意?
(2)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可救药的一代”,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2、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有何意义?大学生应如何遵守?
参考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罗国杰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的大学》,新华出版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