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落实思政课的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按照《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皖教工委[2009]1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突出思政课教育教学特色;以实现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二)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探索和尝试新型教学方法,树立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变“教案”为“学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坚持知行合一,加强实践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撑作用,从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教学辅助措施、考核方法等方面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使思政课所学真正的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学生之行。
(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使学生的个性在和谐和相宜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尊重,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一)实行“主题+专题+模块”的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是:深入研究教育部统编教材内容,建立“主题+专题+模块”的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即要求根据教育部统编教材内容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主题式设立,目前已设计四大主题,意在突出教学内容的核心观点和培养目标。同时,将四大主题根据基本观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需求设立若干专题,进一步支撑主题。每个专题又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专题的知识点或实践教学的需要划分,进行模块教学。模块的设计上应体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其内容应涵盖教学目的、知识点、实践教学设计、教法与学法、参考资料目录、学习效果检测方法等,使其形成可供学生进行立体式学习的“学习包”,支撑学生对专题的学习。
根据初步设计,思政课共设4个主题、18个专题、46模块。具体设计如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主题一 |
君子当以明德修身、懂法律己——做有理想、重德行、遵法纪的现代公民 |
专题一 |
新生活、新角色、新使命 |
模块1 |
我的大学、我的青春 |
模块2 |
乐观向上、和谐共进 |
模块3 |
飞扬青春、完成使命 |
专题二 |
树理想、定信念、明目标 |
模块4 |
脚踏实地、仰望天空 |
模块5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模块6 |
感悟人生、扬帆起航 |
专题三 |
重德行、明责任、促成长 |
模块7 |
重视道德、弘扬美德 |
模块8 |
服务大局、注重诚信 |
模块9 |
弘扬美德、倡导新风 |
模块10 |
德修践行、促进成长 |
专题四 |
树观念、懂法理、护法威 |
模块11 |
崇尚法理、提升素养 |
模块12 |
弘扬法治、增强意识 |
专题五 |
学法律、维权益、遵法纪 |
模块13 |
学法知法、护法遵法 |
模块14 |
用法律己、立志躬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主题二 |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学习原理,透视本质,寻觅真谛 |
专题一 |
永放光芒——指引人类发展进步的思想灯塔 |
模块1 |
源头活水、光芒依然 |
专题二 |
识道握机——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模块2 |
洞悉本原、掌握规律 |
模块3 |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
模块4 |
揭示矛盾、解析社会 |
专题三 |
溯本求源——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
模块5 |
善察起源、剖析本质 |
模块6 |
认清趋势、把握必然 |
专题四 |
百川到海——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必然 |
模块7 |
科学理论、实践发展 |
模块8 |
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主题三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救亡图存、走向解放、奔向富强 |
专题一 |
救亡图存——山重水复疑无路 |
模块1 |
重温旧梦——中国历史纵横谈 |
模块2 |
苦难的深渊——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模块3 |
列强的行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危害 |
模块4 |
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模块5 |
起共和终帝制——辛亥革命始末记 |
专题二 |
走向解放——柳暗花明又一村 |
模块6 |
开天辟地大事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
模块7 |
另辟蹊径新模式——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
模块8 |
血铸中华扬国威——抗日战争的胜利 |
模块9 |
凤凰涅槃新篇章——人民共和国的锻造 |
专题三 |
奔向富强——风景这边独好 |
模块10 |
金光大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主题四 |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掌握创新理论,坚持中国特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专题一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成果 |
模块1 |
积极探索、曲折发展 |
模块2 |
深刻总结、再次飞跃 |
专题二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起点 |
模块3 |
理清本质、勇当重任 |
模块4 |
立足国情、把握阶段 |
专题三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抉择 |
模块5 |
总结经验、开拓新局 |
模块6 |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
专题四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格局 |
模块7 |
转变体制、发展经济 |
模块8 |
健全民主、完善法制 |
模块9 |
创新文化、共建文明 |
模块10 |
改善民生、共享和谐 |
专题五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环境 |
模块11 |
一国两制、促进统一 |
模块12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
专题六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合力 |
模块13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模块14 |
凝聚力量、兴我中华 |
(二)确立综合化的教学目标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应实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真爱、真做”,确立“认知目标、信仰目标、能力目标”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目标。从认知目标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实现 “真懂”;进而强调信仰目标,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实现“真信、真爱”;最后落脚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具有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参与能力,实现“真做”,即达到“知”、 “意”、 “行”的统一。
四门课程的四大主题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题一:君子当以明德修身、懂法律己——做有理想、重德行、遵法纪的现代公民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着力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使学生通过所学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新兴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推动者。
课程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题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学习原理,透视本质,寻觅真谛
教学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荣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做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课程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题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救亡图存、走向解放、奔向富强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课程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题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掌握创新理论,坚持中国特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历程,认知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以及发展战略,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深刻领会国家兴衰维系个人存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四、教学方法改革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改革思政课堂教学组织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构建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要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思政课课堂教学组织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具有思政课特色的教学模式。应变“教案”为“学案”,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注重行为导向”,变“个体听课”为“团队活动”,变“单一授课形式”为“多种活动形式”,使思政课成为学生活跃思维、放飞理想、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健全人格、坚定信念的大课堂。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模式有专题式学习、小组式学习、论坛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和专题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尝试,不能拘泥于特定模式。
(二)运用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是彻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针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教学实效性要求严格、思想理论教育功能突出、学生思想复杂多样等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有效方法,如对话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演讲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调研式教学、现场交流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使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社会责任。
五、实践教学建设
(一)突出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课教学的补充、深化和拓展。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全面落实,统一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内容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呼应,采取符合大学生特点,兼顾专业特色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多种形式,精心设计,精心实施。
具体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特点设计。设计要突出课程教学的重点,体现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和即时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可以允许学生自行选择调研课题。实践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要具体、务实,避免大而不当或流于形式。
(二)丰富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1.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是通过在课堂上或校园内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和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形成知荣辱,讲文明,有志向的品格。
校内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校内调查研究、主题实践活动,体验式游戏、讨论辩论、文化活动、艺术表演、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走访活动,等等。
2.校外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使学生拓宽视野,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校外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社会调查研究、主题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创业活动、参观考察,等等。
六、教学资料建设
(一)教材采用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材。
(二)结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需要,组织编写教学大纲和讲义。
(三)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组织编写《实践指导书》,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化。
七、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一)摈弃凭一张考卷,靠死记硬背条文确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思政课传统考核方式,树立“重学习态度,重学习过程表现,重综合素质表现”的评价原则。
(二)实行平时(过程)考核与期末(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发言与讨论、撰写论文、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等情况,主要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表现;期末考试采用灵活形式进行,如面试、课堂演讲、口头陈述、社会实践报告、卷面考试、写论文等,主要考察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知识运用能力。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原则上为5:5。
(三)学生总评成绩评定中的构成分项及每项折算比例由课程组提出,经学院认定,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每门课程每个分项的具体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结合学生实际选择确定。
八、师资队伍建设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选聘实施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对教师任职资格实行准入制,专任教师与学生配比控制在1:400左右。
(二)为适应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应重视对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的引进。
(三)统筹现有的人才资源,合理配备,选聘学院内部相关专业的教学骨干、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承担一定的思政课教学任务,建立灵活开放的人才配置机制。
(四)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考察。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与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科研攻关,积极参与精品课程,教坛新秀、质量工程、建设工程、教学成果奖等评选活动。
九、教育基地建设
(一)在校内建设思政课项目实训室暨新华学院红色文化体验馆,既是校内的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又为思政课的活动课提供了一个教学场地。
(二)在校外建设一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地,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和实习,切身的体会理论的魅力,实现知行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切实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研究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内在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思政理论,视学习为乐趣,通过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培养实际能力,从而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思政部
2011年1月